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身边的事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栾川磨湾村有个“下茬”的女书记!

    信息发布者:oheven
    2016-12-07 18:11:19    来源:洛阳日报   转载

    在乡间,“下茬”一词的大致意思是,能放得下身段走进群众中,抓工作具体、干事有拼劲。日前,记者到栾川县重渡沟管委会磨湾村采访,该村干部群众提及栾川县工商局派驻的第一书记张华洁,都说:“华洁这闺女,下茬!”而张华洁也早把自己当成了磨湾村的“闺女”,张口闭口都是“俺磨湾”。

    一盘肉·一担水    

    张华洁驻村时间并不长。今年6月,她接替因工作调动离职的上一任驻村干部,成为磨湾村脱贫攻坚的“领头人”,至今算起来仅有5个多月。

    那时,天正热。张华洁刚进村就遇到了“挠头事”,大家对眼前这位个子高挑、面容姣好的年轻女书记并不买账。“扶贫是苦差事,派个小姑娘来搭花架子,会有啥能耐?”村干部们表面不说啥,心里却憋不住犯嘀咕。

    一开始张华洁也觉得委屈,但她没有退缩,并很快开始走家串户、调查摸底。贫困户王现有住在离村委大院不远的地方,夫妇俩和儿子均患有疾病,土坯房摇摇欲坠,家徒四壁。在聊天中,心思细腻的张华洁了解到这一家人很久都没有吃上肉,当天中午,她就在村部的灶上炒了满满一盘肉菜,送到了王家。

    那日午后,张华洁午休醒来,意外发现门口多了一担水。“水是现有叔挑来的。”张华洁忍不住落泪,“俺磨湾缺水,夏季正值用水高峰,村部时常断水。”

    接连走访下来,乡亲们的难处,桩桩件件张华洁都记在心中。慢慢地,她的真诚和投入打动了干部群众,大家也更坚定了团结致富的决心。


    “两本账”·“三把火”    

    群山之间,磨湾村的位置并不算偏,洛栾高速公路纵贯而过。过去几十年,村里条件都明显好于偏居深沟的村子。这些年,重渡沟景区开发,带富了比磨湾村更穷的村子,“富村”磨湾反倒被甩在了后面。

    按照规划,磨湾村是全市首批拟脱贫的贫困村,今年年底就要“摘帽”。所以,留给张华洁的时间并不充裕,只有短短半年。

    对她来说,最为棘手的就是要算好时间和收入“两本账”。那段时间,张华洁仿佛“钻进了钱眼儿里”,茶饭不思,一门心思上项目。

    “俺磨湾有61户贫困户,37户缺劳力或外出务工。对于这些无法自主发展致富项目的贫困户,可以将其到户增收资金和互助金贷款统一打捆,探索利用投资收益脱贫模式,发展集体养猪项目,每年享受分红。”

    “俺磨湾地少林多,毗邻伊河,生态良好,环湖可发展垂钓休闲游,山坡地可发展林果采摘游。依托高速公路区位优势和重渡沟客流优势,效益应该不错。”

    “俺磨湾有种香菇的传统,少有的富裕户大都靠种香菇起家。可以平整一部分坡耕地,利用市、县扶持集体经济发展的资金和政策,发展集体企业,壮大香菇产业。”

    一番“头脑风暴”之后,张华洁与村干部达成了共识,产业扶贫“三把火”很快烧了起来:7月,37个贫困户投入18万元扶贫资金,集中养上第一批130头猪崽儿,年底分红;秋后,香菇基地用地完成流转;11月,环湖路项目完成前期工作。


    “一股绳”·“小棉袄”    

    上项目说起来三言两语,干起来并不容易。就在采访环湖路项目过程中,我们乘坐的面包车被一块脸盆大的石头卡住,难以行进。

    “一、二、三,一、二、三……”张华洁边指挥边用劲,大家拧成一股绳,一齐徒手抬起车体一侧,并趁车体侧倾之时,将石头一点一点移出。这个场景,也让我们对这个“下茬”女书记的敬佩感油然而生。

    “几个月时间,姑娘整个人发生了由外而内的变化。”村妇女主任陈梅玲笑着说,一开始,张华洁白白净净,性格腼腆,半夜活动的老鼠都会吓到她。后来,她收起化妆品,换下高跟鞋,进猪圈、干农活、上工地……搁哪儿都是一把好手,一点儿也不含糊。

    “从驻村那天起,我就是俺磨湾的闺女,就要给俺磨湾当好‘小棉袄’。”张华洁说。

    洛阳日报记者 白云飞 通讯员 白全忠

    来源:洛阳日报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